平壤的秋天,凉意一天比一天重,金日成广场的空气里却飘着一股子火药味。这座城市的心脏地带,正一点点拧紧发条,进入临战状态,就为了一场马上要到来的盛大庆典。今年的10月10号,可不是个普通日子,那是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的大寿,老规矩,一场空前的大阅兵是必须安排上的。
对朝鲜来说,这种逢十的大庆典,从来就不只是放放烟花那么简单,这可是个把肌肉亮出来给全世界看的好机会。好多人怕是还记得2015年那次,洲际导弹第一次登场时,全世界倒吸一口凉气的样子。而这回,各种蛛丝马迹都指明了,场面只会更大,家伙事儿只会更硬。
北京老师手把手教
这次阅兵透出来的很多新花样,往根儿上一刨,都能找到北京的影子。金正恩的专机从北京飞回来,带的可不光是会议成果,还有那场九三阅兵给他留下的震撼。朝鲜电视台后来还专门放了个快一个小时的纪录片,全是金正恩在中国看阅兵的独家镜头,那研究劲儿,可想而知。
从踢正步怎么能走出一条直线,到坦克导弹怎么摆才好看,每一个细节都被朝鲜军方掰开了揉碎了学。这可不是什么表面模仿,简直是学到骨子里去了。听说人民军总参谋部发下来的新训练手册里,多了个词儿叫“队列整齐度量化标准”,这说法,跟解放军的训练条令不能说有点像,只能说是一模一样。
负责组织群众游行的干部接受采访,也一点不藏着掖着,公开说要“创造性借鉴兄弟国家经验”。你完全可以想象,到时候的方阵颜色和队形,肯定会有不少新玩法。最直接的变化,还得是秀武器的方式。就说朝鲜海军那艘“崔贤”号驱逐舰吧,这次要玩个花的。
乌克兰是块磨刀石
他们学了中国阅兵里把军舰模型和真家伙放一起展示的套路,给这艘刚测试完武器的五千吨大家伙搞了个动态演示系统,全息投影加上实物装备,一块儿上。这玩法在朝鲜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,灵感从哪儿来的,傻子都看得出来。金正恩那句“展现了大国的威严与秩序”的夸赞,正在平壤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如果说阅兵的形式和审美是跟北京学的,那即将亮相的那些硬核装备,可就带着一股浓浓的俄乌战场硝烟味了。过去这一年,朝鲜在俄乌冲突里掺和得可不浅,上万的士兵和数不清的军火送过去,不光是换来了战略上的好处,更重要的是,这是拿实战当磨刀石,机会太难得了。
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学回来的经验,正飞快地变成新武器。朝鲜最近就亮出了一款山寨版的“柳叶刀”无人机,厉害就厉害在,它用的是市面上就能买到的零件,成本压得极低,一架不到一万美元,但干的却是打坦克这种高价值目标的活儿。这种“用便宜货换你命”的不对称打法,明显是在实战里悟出来的。
同样的路子也用在了新式火箭炮上,模块化设计,啥口径的炮弹都能装,火力密度一下子翻了三倍。俄朝军事合作更是让朝鲜的战略武器有了核弹级的突破。据信,朝鲜从俄罗斯那儿搞到了固体燃料技术,这一下就把“火星-17”洲际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,从好几个钟头,压缩到了十五分钟以内。
压箱底的宝贝全亮了
这种“说打就打”的快速反击能力,正是平壤拿来对付美韩“斩首行动”的底牌。毕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风格变幻莫测,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突然发难。作为交换,朝鲜给俄罗斯的炮弹生产线技术,说不定也能在这次阅兵的某些装备上看出点门道。
在即将登场的武器库里,最抓人眼球的,还得是那些“镇国重器”。“火星-17”洲际导弹,这玩意儿就是奔着美国本土去的,妥妥的压轴大戏,地位没人能动摇。今年三月,朝鲜第一次公开了它在空中一级一级脱落火箭的画面,动作干净利落,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:我的快递,使命必达。
无人机方队的变化也让人跌破眼镜。以前被西方当成模型玩具的家伙,现在已经搞出了一整套作战体系。那架叫“新星-4”的无人机,活脱脱就是朝鲜版的“全球鹰”,翅膀展开有35米宽,跟美国原版几乎没差。机背上的卫星天线,机头的材料,都说明朝鲜的技术真不是原地踏步了。
还有那个长得跟美军“死神”无人机似的“新星-9”,又是侦察又是攻击,早就证明了自己指哪儿打哪儿的本事。更值得说道说道的,是海军。海军装备亮相,算是补上了朝鲜阅兵一个老大难的短板。除了玩法新颖的“崔贤”号驱逐舰,硬实力也摆在那儿。
结语
之前的测试里,这艘船上的超音速导弹,准确命中了500公里外的靶子,主炮的全自动装填系统,也秀出了朝鲜在舰载武器上的进步。这艘用革命英雄名字命名的战舰,将和潜艇部队一起,构成海军方阵的绝对核心,那股子想控制周边海域的劲儿,一点都没藏着。
搞这么大阵仗,当然不只是为了庆祝。金正恩在筹备会上讲得很白,就是要让这次庆典成为“对敌对势力的强硬回应”。这话直接把阅兵的政治目的给挑明了:在美韩军事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,朝鲜太需要通过秀肌肉,来给自己挣点谈判桌上的筹码了。
这种展示可不是空架子,而是跟实际部署相互配合的。韩国军方就透露,朝鲜在非军事区那边的新型无人机数量,已经翻了一倍。阅兵场上的东西,随时能拉到战场上。当然,这场大秀还有个重要的观众,就是朝鲜的老百姓。对内,阅兵是凝聚人心、巩固政权最好的强心针。
《劳动新闻》最近天天都在报道国防成就,把每一样新武器都跟金正恩的英明领导挂上钩。从平壤街头老百姓的反应看,这套宣传很管用。他们觉得,这场阅兵是“民族自豪感的来源”。这种自上而下营造的氛围,给政权的稳定,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。
夜幕降临,当金日成广场的灯光一盏盏亮起,整齐的脚步声将划破夜空。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阅兵,不光是朝鲜劳动党八十年风雨的回望,更是一个国家,在复杂的国际棋盘上,一次掷地有声的战略宣告。北京的经验,战场的淬炼,最终都将浓缩在每一个细节里,向世界呈现一个更自信,也更不好惹的朝鲜。
股票配资体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